为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文件精神,对接国家战略与学科发展需求,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于2025年9月至10月,分学科、分专业完成 10个硕士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培养方案的评审论证。

本次论证分四场推进,邀请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9所高校的20名专家组成评审团队。学校党委书记刘振涛、校长吴耀武及副校长黄立波、桑元峰、邓滢出席,全程参与分组研讨。校领导直指当前培养体系短板,明确学科壁垒待打破、评价标准待优化、数智融合待深化三大瓶颈,为方案修订划定改进重点。

方案修订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结合学校外语学科特色,锚定两大方向改革。一是完善分类培养,构建 “外语+专业”体系: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与本科衔接,强化外语科研工具属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提高与跨国公司等行业的共建课程占比,同时推进硕博贯通,优化课程衔接。二是深化学科融合,激活五大学部动力:推动数智赋能打造交叉学科群,依托人工智能学院等平台强化科教融汇,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提供支撑。
专家组围绕培养目标等核心内容论证,建议学校保持外语优势,加快培养体系转型,突出数智化应用等能力。吴耀武在总结发言中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下大力气重构培养方案;二要凝聚全员共识,发动教师参与形成合力;三要突出特色,培育中亚、南亚、西亚和中东等区域研究方向;四要聚焦提质,提升学校在外语类院校及涉外人才培养领域竞争力。

此次论证标志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后续各单位将结合建议完善方案,为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供稿来源:研究生院;图、文:乔丹雯、余颖杰、王莹;审核:赵永刚、毋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