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外新闻

首页   >   西外新闻   >   正文

第三届全国翻译文化研讨会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分会理事会议在我校顺利举行

来源: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6日 20:52  点击数:

11月14日至16日,第三届全国翻译文化研讨会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分会理事会议在我校雁塔校区举行。会议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分会与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部·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承办,学术期刊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分会理事会议于14日晚召开。全国150余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齐聚西外共襄学术盛会。

15日上午开幕式上,校党委书记刘振涛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翻译工作的重要论述,强调翻译在促进文明交流中的桥梁作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分会理事长查明建教授,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馆长许钧教授,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克非教授分别致辞,共同呼吁翻译学界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深化理论创新,服务国家国际传播战略。

主旨报告环节,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梳理了俄苏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历程与深远影响;《中国翻译》编辑部杨平教授剖析了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的传播路径与效果;浙江大学屈文生教授通过民商法英译案例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法制形象的话语构建过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蓝红军教授提出了中国文化核心概念外译传播的论域与路径;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教授以高一志和艾儒略为例揭示了晚明西学在华译介的规模与特色。

研讨会八个平行分会场,围绕“翻译文化史研究”“各国翻译文化研究”“翻译文学与文学翻译研究”“翻译家研究”“翻译文化的跨学科研究”及“翻译与社会文化互动”等核心主题展开深度研讨,气氛热烈、新见迭出。

次日主旨报告中,河南大学刘泽权教授对比了《土门》的AI译本与人工译本,为AI翻译质量评估创新思路;苏州大学陈大亮教授系统构建了政治用典翻译质量评估的理论基础与评价标准;南京大学曹丹红教授从新视角重新审视古罗马翻译活动;东南大学曹新宇教授分析了清末民初外国戏剧译介特征,指出其对现代话剧的奠基作用;湖南大学宋丹教授以日本诺奖科学家为例,展现了中国典籍翻译对日本科技界的深层影响。

闭幕式上,副校长黄立波教授总结指出,研讨会凸显出明确的时代关切特质,聚焦人工智能挑战、文明互鉴等核心议题,充分展现翻译研究服务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等国家战略需求。

与会学者纷纷认为,研讨会通过深入探讨翻译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重要角色,为推动中国翻译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翻译学界的思想智慧。

(供稿单位: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文:李婷;图: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审核:黄立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