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姜景奎教授一行5人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王启龙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姜亚军副校长出席会议。亚非学院、欧洲学院、俄语学院院长、教师代表,教务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姜亚军副校长主持。

会上,姜亚军副校长对调研专家组的到访表示诚挚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专业设置和国际化、开放式办学理念,重点说明了从创新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推动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姜副校长表示,学校历来重视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并将继续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国家需求为导向,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备健全人格与专业知识、全球视野与文化自信、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姜景奎教授对我校近年来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从全国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情况出发,结合国家“双万计划”评选工作,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他强调,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要从全局出发,对“一带一路”沿线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更好地进行科学研判,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国家战略的新需求,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教务处处长庞闻从学校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发展历程、教学改革措施和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重点建设专业四个方面向与会专家做了全面细致的汇报。亚非学院院长马福德、欧洲学院院长张世胜、俄语学院院长邓滢分别从学院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在交流研讨环节中,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牛林杰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池水涌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罗文青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尹海燕教授围绕非通用语种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教学质量评价、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并针对学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教指委专家的意见建议对学校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单位:教务处;文:邱振兴;图:郭菲;审核:庞闻、葛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