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

鉴史知来

首页   >   cs   >   鉴史知来   >   正文

鉴史知来 | “我这辈子都交给党了” ,一个签名竟成为他的绝笔……

来源: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1日 14:45  点击数:

1922年,他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一个农民家庭里; 

1944年,22岁的他成为新四军的一名战士,长矛缴枪初立战功;

1945年,23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24岁的他首获团“战斗英雄”称号,并被誉为“爆破大王”;

71年前的11月29日,28岁的他长眠在长津湖畔。 

 

 

他是新中国首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用生命诠释了“人在阵地在”的不朽誓言。

肉身虽陨,精神长存!

1922年,杨根思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市一个叫羊货郎店的村子。如今,羊货郎店已经改名为根思村。

杨根思幼年时,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一次偶遇,让杨根思选择了参军。

杨根思跟随新四军参加了他平生第一次战斗。

 

 

   1945年11月,杨根思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中留下了一句:“我这辈子都交给党了。”部队的磨砺,练就了杨根思过人的本领,在他的眼中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正是凭借这种执着,杨根思被选为第20军战斗英雄代表。

 

 

1950年9月25日,代表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一共有35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散会后,毛泽东亲自在怀仁堂后的荷花池与大家见面。在这次大会的一本留言簿上,人们找到了杨根思唯一留下的笔记,“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共同进步为人民服务到底”,简单的几个字却能够表达出最执着的信念。

1950年10月1日,杨根思和其他战斗英雄代表一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新中国一周年国庆典礼。然而,就在举国欢庆之时,战火却悄然逼近了这个新生的共和国。

 

 

   1950年10月8日,就在“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的第二天,毛泽东主席作出震惊世界的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杨根思所在部队被选为入朝作战的先头部队,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3连连长。进入朝鲜后,杨根思所在部队接到的任务是,在11月26日前到达集结地——下碣隅里。下碣隅里驻扎的美军陆战1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王牌,号称常胜军。陆战1师装备精良,拥有坦克、火炮这样重型装备。杨根思带领全连169人,顶风冒雪,以日行军30公里的速度,于26日前抵达长津湖指定战斗位置。

 

 

这一晚,杨根思的连队来到了山沟里宿营。深夜,杨根思看到厚厚的雪落在战士们单薄的被子上,很多战士的脚肿得像地瓜,手肿得像馒头,耳朵裂开的口子结上了厚厚的血痂。即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杨根思率领的3连没有一个非战斗减员,创造了奇迹。11月27日,鹅毛大雪从天而降,气温也骤降到零下35摄氏度,这一天是志愿军第9兵团向长津湖美军发起总攻的日子。黄昏,杨根思所在的第20军向美军发起进攻。经过一昼夜激战,志愿军第9兵团把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分割阻截,形成四个大的包围圈。

1071.1高地,这个以海拔命名的高地还有另一个名字——小高岭。站在这里可以看到下碣隅里,不远处就是美陆战1师的临时机场,下面就是下碣隅里与柳潭里之间的公路,这也是美陆战1师突围的必经之路。小高岭注定成为双方拼死争夺的要地,扼守它的部队注定会经历一场血雨腥风的恶战。那么这个决定战局的要地会交给谁呢?正是杨根思和他的3连。

营长当面给杨根思下达命令,并且告诉他即将面对的敌人是一支从没打过败仗的部队。杨根思听罢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他当即立下军令状,“我杨根思保证,人在阵地在”。一上阵地他就眉头紧锁,脚下的土冻得好像坚硬的钢板,根本无法构筑战壕和掩体,战士们暴露在敌人强大的炮火之下。

 

 

天一放亮,一阵低沉的飞机马达声由远及近,29日拂晓,美军开始对小高岭阵地猛烈轰炸。美军投下了汽油燃烧弹,瞬间小高岭上一片火海。 没想到燃烧产生的高温竟然将冻土融化,脚下的土地变得松软起来。轰炸间隙,杨根思命令战士,紧急修筑工事,爆炸产生的弹坑也被战士用做掩体,准备击退敌人的进攻。

 

 

一天一夜的时间,美军像发了疯一样对小高岭连续发起八次冲锋,可敌人始终没能突破杨根思3连坚守的阵地。就在美军第八次冲锋过后,阵地上忽然安静下来。身边的战友们接连倒下,此刻3排阵地上,只剩连长杨根思和重机枪排长还能作战。杨根思心里清楚,短暂的平静预示着更猛烈的进攻,为了保住仅存的一挺重机枪,他命令排长把重机枪带回营部。

 

 

排长抱着机枪,含着眼泪撤出了阵地,小高岭上只剩下杨根思孤单的身影。他收集起阵地上所剩的全部武器,一包炸药,三颗手榴弹和一支驳壳枪。 就在这时,敌人发起了第九次冲锋。

 

 

“光听了一声巨响,‘轰’当时我就趴着,震得好高,我一想不对。”杨德盛听到的巨响正是3排阵地传来的。3排阵地上只剩下一个炸药包了,敌人冲上了3排阵地。就在这时,杨根思抱起5公斤炸药包向敌人冲去。

 

 

30米、20米、10米,杨根思冲出了硝烟,这时美军士兵才看清,这位冲上来的志愿军战士要做什么。美军士兵惊慌失措,慌忙后撤,就在这时,杨根思猛地点燃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杨根思和40多名敌人一同消失在了烟雾之中。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入朝作战的第26天,他将鲜血洒在了小高岭上,他用生命诠释了“人在阵地在”的誓言。

 

 

短短的26天,杨根思没能用笔记录下他在战场上的经历,特约通讯员成为了杨根思此生唯一没能完成的任务。牺牲时,杨根思年仅28岁。

 

 

1952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12月,命名杨根思生前所在3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勋章、金星奖章。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三个“不相信”喊出了杨根思连的气与魂。战士们将老连长“不相信”的精神带上了训练场,带上了战场。

他们用泪水、汗水、热血展示着新中国的力量。

他们用坚持、坚韧、坚毅背负着新中国的希望。

 

信息来源:共青团中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