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外新闻

首页   >   西外新闻   >   正文

【一带一路】西望丝路 语通中外:做中亚合作交流的先行者与践行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9日 08:14  点击数: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峰会,同中亚五国领导人共商合作大计,擘画中国—中亚关系新蓝图。

西安外国语大学积极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重大发展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夯实内涵建设。本次峰会中,西安外国语大学持续深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积极发挥专业学科与人才智库作用,为中国—中亚峰会做好服务工作。

校与中亚五国的合作情况

2013年我校成立中亚学院,迄今共招收中亚五国学历生700余人,短期生600余人。近年来学校每年派出约10名教师、志愿者到中亚五国工作或学习。学校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塔吉克斯坦国立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等7所高校签订师生互换、学术交流协议。与乌兹别克斯坦旅游部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双方旅游业发展;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和哈萨克研究中心。

我校与中亚五国合作中的亮点

一、欧亚大学孔子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自2007年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合作建立该国首个孔子学院以来,深耕15载,积极开展教学、教研、科研、翻译、文化推广等工作,积极开设海外汉语培训基地,始终站在中华文化传播前沿,做中哈人文交流的纽带与先行者,为中哈友谊和民心相通做出重要贡献。

孔子学院和下设8个教学点的学生涵盖大、中、小学生、语言爱好者和本土教师,近年来培养了上万名中文人才,通过制定汉语教学标准,出版发行汉语教材,使汉语教学融入主流外语教学体系。现任院长杨雷带领团队成功向哈萨克斯坦高中阶段10—12年级推广汉语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并在哈各城市开展试点。

孔子学院每年开展数十场文化活动,如西北五省美食节、“汉语周”“中国文化体验”“中文进社区、进公园”等,在当地反响热烈。每年接待中哈各类团队30余个,推动中哈在各行业领域的合作交流:承办“一带一路”中哈智库媒体人文交流论坛;接待两国医学代表团,协助建设哈国首都建设传统医学中心;为哈国鲁班工坊项目提供咨询建议。

孔院工作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哈两国主流媒体多次进行采访报道。

我校教师邓滢(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多年来为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媒体对其带病工作的感人事迹做了专题报道,她曾被评为“全国最美教师”和“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以邓滢老师为原型的全国首部孔院题材电影《大漠驼铃》已在哈萨克斯坦开拍,该部影片已入选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在2017年第十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我校被评为2017年孔子学院先进中方承办机构。

二、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以“外语+专业”“专业+外语”为培养模式,培养熟悉语言运用、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学校为中国与中亚交流培养了一大批友好使者。留学生多次在“讲中国故事”、“汉语桥”等比赛中荣获佳绩,学生毕业回国后,大多在中资企业和政府机构从事翻译和经贸工作,为中国和中亚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对外合作中所秉持的目的与原则

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四所外语类院校之一,建校71年以来,西安外国语大学始终秉承“爱国、勤奋、博学、创新”的校训,“立足陕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坚持走开放式、国际化办学道路,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在对外合作与交流方面,学校坚持构建以师生为核心,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以学科为依托,以中外合作办学为支撑的国际化办学体系的“大外事”格局,统筹推进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联动与融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在提升学校软实力、传播中华文化、服务国家和地方对外交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征程中不断精耕细作。

成果与收获

一、多措并举,巩固国际高端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

学校大力推进“四位一体”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语言+专业+国别区域研究中心+中外合作办学4个方面为抓手,努力推进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在专业建设方面,我校目前共有语言类专业28个,其中20个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通用语种专业,学校共建有9个“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其中波兰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研究中心的成立加强了科研成果转化,实现“科研成果指导实践生产,实践生产完善科研成果”的良性循环。

二、精准施策,助力国内师生出国交流的提质增效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以学位留学为主、以访学交流为重、以调研实习为有效补充的本国师生多元国际交流项目体系”。截至2022年,我校共与49个国家的284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为实现“学分互认、学生互派、教师互访、成果互信”的良好合作打下基础。

三、交叉融合,建构外籍师生开放融合的校园氛围

多年来,全校共聘请、管理来自30多个国家(地区)的长期国际专家教师上百人次,创新性开展外籍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组织外籍教师参与陕西省举办的各层次的国际国内会议,加大外籍教师对学科建设方面的贡献。在国际学生培养方面,学校全面推进“汉语语言+品牌专业+文化体验“三位一体”的国际学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留学西外品牌,夯实国际学生培养模式和质量内涵建设与提升。在海外汉语推广方面,学校前后在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法国波城建立3所孔子学院。2022年,学校牵头成立“陕西省孔子学院联盟”,为各孔子学院合作院校搭造一个有效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助力中外教育合作,服务陕西省文化交流“走出去”。

四、主动发力,发挥学校国际人文交流的主体作用

近些年来,学校多次承接大型外事活动,发挥国际人文交流的主体作用,其中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阿富汗人民院议长易卜拉希米、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等外国政要。近年来,学校先后承办了“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2016年)、“亚信国家大学生艺术节”(2017年)、“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会议暨国际交流项目展”(2018年)、“第二届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校长论坛”(2019年)等活动。

五、协调配合,打造服务陕西对外开放的强劲引擎

学校主动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同时服务地方国际化发展,积极组建高端翻译人才库,积极对接陕西省各类大型外事活动,努力打造对外交流合作“金名片”。2017-2021年,学校借助自身语言优势,连续多年参加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教育厅承办的“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并承接会议期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为与会的中外嘉宾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合作计划

一、转变观念,推动在地国际化理念落地生根

学校积极推动“在地国际化”发展,把国际化建设聚焦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在人才培养方式、学科前沿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科研成果创新等“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体系,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创新变革,从以往的“引进来-走出去”双向融合模式变为以校内“教师、教材、学生、课程、管理”全面国际化的教育提质增效大循环为主体、对外国际合作交流的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模式。

二、加强设计,积极配合国家整体战略布局

国际化作为高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手段,对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是重要的支撑。根据国家战略需求,提前规划好国际化的顶层设计,对于提高学校国际化发展的能动性,保证国际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内涵式发展方向的确立,促使学校改变之前的发展模式,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积极探求机遇、不断挖掘资源。

三、达成共识,加强各部门发展理念沟通协同

全校师生应该认识到,国际化发展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高校新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能,是促进办学能力提升和实现卓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国际化发展中,应当从教学、科研、教材、管理等多方面齐动手,才能逐步提升广大师生的国际化意识和体验,营造出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加强国际化发展的原动力。

四、挖掘资源,推进各项国际化发展有序开展

继续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和“十四五”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实质性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联合攻关;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加强国别与区域研究;逐步开展部分专业的国际化认证工作;深度挖掘资源,从国家公派、校际交流,师生互换等渠道,增加国内师生访学、留学、攻读学位或实习机会;坚持“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原则,大力推动国际教师聘用、国际学生培养等工作;依托我校牵头陕西省孔子学院联盟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大学联盟这两个平台,完善、理顺各类业务流程,更实际更高效的发挥海外孔子学院的作用;加强与国际组织、知名企业、校友、社区等部门的联络,利用更大的“朋友圈”为学校国际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健全体制,保障学校国际化发展有效运作

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化建设相匹配的工作管理机制是推进国际化战略的根本保障。一方面,要着力改变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动力来源,由原先的“自上而下”的被动推行变为“自下而上”的主动发展。国际化建设的重心要下移,调动院系、部门、个人的积极性,形成“学校引导、学院主导、师生核心、项目支撑、多级发展”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国际化发展激励机制,引导、促进学院走符合自身特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提高院系主动性,促进国际化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

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学校将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作出西外贡献。

(供稿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孔子学院工作处)、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审核:景楠、马少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