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校获批人工智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金融科技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学校新增工学学科门类,这标志着学校在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建设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新增设上述专业是我校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未来,学校将继续把专业设置调整优化作为落实“以本为本”的重要支点,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牵引,...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三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精品课程认定结果,我校8门课程获得认定,其中,普通本科教育类5门,研究生教育类2门,继续教育类1门,为历次认定最好结果。至此,学校共有17门课程获得陕西省课程思政精品课程认定。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其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2023年学校获批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一是大力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4月20日至22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举办。作为大会的亮点活动之一,2025“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大赛总决赛于4月21日顺利举行,来自全国19所高校的19名国际学生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汉学院·中亚学院汉语言专业本科生渠灵溪(古巴)荣获二等奖。本次演讲比赛以“互鉴”为主题,以汉字为纽带,旨在推动国际学生探寻中华文明之源...
4月22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建设运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以《西安外国语大学:实施“123”领航工程,大力推进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为题对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进行典型经验报道,充分展示了我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
赵战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务,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中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新闻传播史、国际传播等,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陕西省及市社科项目等课题10余项,出版《中国新闻史学史(1949—2019)》《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目录》等著作3部,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度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验收结果,我校共三门课程顺利通过验收,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中又获新突破。自2023年立项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教务处积极做好课程建设指导和培训,课程团队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和授课内容,积极探索课程改革路径,高质量完成课程建设任务。
学校国家民委(培育)基地首席专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高端智库“中亚·环里海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黄达远教授的学术专著《欧亚时空中的中国与世界》(2022年,社科文献出版社版)成功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25年度推荐书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主要资助我国现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近现代以来的名家经典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的翻译出版。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示首批陕西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建设拟立项名单。教育学院英语(师范)专业顺利获批陕西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建设立项。该项目是陕西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而设立的卓越教师人才培养项目,旨在通过3到5年的努力,打造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并基本确立教师教育的质量标准。首批确定的40个项目包括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5所高校。
3月14日,由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识教育学院·体育部、西部外语教师发展中心、信息化处·信息技术中心联合主办的首期“AI赋能教学科研——DeepSeek从入门到高手”教师工作坊顺利举办。本次教师工作坊在3月12日发布通知之后,就有200多名教职工加入了线上的“AI赋能教学科研”教学工作坊微信群,教职工们拥抱AI技术的热情十分高涨。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24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名单,我校推荐申报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场景模拟实验室”与“国际商务管理与沟通创新实验室(聚焦‘一带一路’沿线)”获批立项建设,较2023年获批数量翻倍,这标志着我校在新文科实验室建设领域取得了新的里程碑式突破。学校高度重视此次申报工作,教务处(实验室管理中心)协同科研处认真梳理我校实验室建设前期工作基础,组织相关单位申报。经单位申报、相关部门审核和同行专家评审,...